展會現(xiàn)場
顏真卿書法拓片的價值
我們知道,唐代的墨汁能夠傳承至今,是非常困難的。 據(jù)考證,顏真卿代代流傳的墨跡僅有三兩件。 此次在日本展出的只有《祭侄手稿》。 陜西省收藏家協(xié)會古籍碑刻委員會主任宗明安表示,“因為碑文上的銘文壽命很長,可以歷經(jīng)千年。石頭不可能搬到每個人家里,然后中國獨特的拓片藝術形式誕生了,讓拓片變成了千年。” 萬本送給熱愛藝術、熱愛國畫的家庭傳承學習。 拓片是世界上唯一出現(xiàn)在中國的技術和文化傳播形式。”
館長陳根源介紹,顏真卿64歲時所寫的《宋經(jīng)碑》拓片,在此前東京“超越王羲之”展覽中并未展出。 大歷七年(772年)九月,顏真卿從鄭州返回東都,寫下舊文《宋經(jīng)碑》。 此碑現(xiàn)位于邢臺市橋西區(qū)李村鄉(xiāng)東湖村中學。 碑高4.08,碑文三千余字,記述了“開元盛世”的創(chuàng)始人、商人宋璟的光輝事跡。 西安展出的拓片是弘一法師收藏的清代拓片的摹本。 它們也是唯一帶有銘文和銘文的拓片,極其珍貴。
《尹夫人碑》原碑在洛陽,戰(zhàn)亂時遺失。 幸好有碑拓,讓后人可以看看這本書。 此碑是顏真卿69歲時為姑母所寫。 此次展出的卷軸為民國時期的,高190厘米。 四面雕花,額上刻有“唐代錢塘宰相殷君夫人顏君碑”十二字,兩側(cè)刻有“唐錢塘宰相殷君夫人顏君碑”。 該碑原位于河南洛陽玉虛關。 顏真卿在擔任湖州刺史時,接替了他的姑姑尹祿芝夫人顏真定。 元明時期,該碑埋于地下。 出土于清朝康熙年間,抗戰(zhàn)時期被毀。
可以說,拓片延續(xù)了顏真卿杰出的藝術成就; 如果沒有拓片,嚴公無與倫比的書法藝術就失去了照耀后世的可能。
展會現(xiàn)場
24幅名跡拓片講述嚴公一生
顏真卿公元709年出生于長安。 據(jù)考證,這位唐朝明臣的出生地就在小雁塔附近。 ”他一生都在長安度過,公元785年,為了國家安定,他被叛軍絞死,尸體被埋在北京千年。可以說,顏公生于長安,長于長安。 “在長安上,西安人民有責任弘揚顏真卿精神。這次展覽,基本上把現(xiàn)存的顏真卿名跡拓片都展出了。” 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、研究員陳根元告訴雅昌藝術網(wǎng)。
本次展覽匯集了從清代至民國時期顏真卿碑拓24套,從33年的《王林墓志銘》到72年的《顏家廟碑》。 展品均歸古籍碑拓收藏家所有。 館長陳根元先生認為,顏真卿的書法可分為三個時期:33歲至50歲,這是其書法風格形成的時期。 這是他向王羲之、褚遂良等前輩學習,逐漸形成自己風格的時期。 例如,在《多寶塔感應碑》中,已經(jīng)看到了它的基本樣子; 第二個時期是50歲至65歲,是顏真卿書法藝術的成熟期。 其代表作《嚴家廟碑》形成了其剛健有力的風格。 ; 第三階段是65歲以后,顏真卿年老而成熟,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,變得更加豐富、更加有力、更加和諧。
嚴公的書法對日本、韓國都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 當時,日本學生、僧侶多次來大唐求學。 正是他們將顏真卿等著名書法作品帶回了日本。 日本豪太天皇也曾學習過日本著名的書法。 面部表情、筆觸取自畫作,可用于莊嚴場合的題詞。 李朝末年赴高麗學顏的人中,有一位書法家,名叫施曇然,是顏真卿的擁躉。 他的出現(xiàn)也給韓國書法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,他對國內(nèi)書畫界的影響千百年來從未間斷過。 。
碑林博物館館長、研究院陳根元為大家做了講解。
33歲《王林墓志銘》首次開鏡
這是顏真卿在本次展覽中最年輕的作品,作于唐開元二十九年(741年),2003年秋出土于洛陽龍門鎮(zhèn)張溝村。全名是《太原墓志銘》 《唐代前昭君王氏墓志銘》,邊長90厘米。 32行,每行32個字。 陳根元老師介紹,王琳是唐代潤州刺史徐喬的妻子。 徐氏是顏真卿的遠房表弟。 他的年紀比顏真卿大很多。 他是當時的省級干部,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。 徐夫人去世后,他非常悲傷,請33歲的遠房弟弟顏真卿為妻子寫墓志銘。
我們知道顏真卿是一位狀元,20多歲時就中了進士。 在唐代的所有科舉考試中,進士考試是最重要、最困難的。 不過顏真卿的仕途進步并沒有那么快,所以33歲的時候,他還是九品官,基本默默無聞。 但當時省級的徐橋看到了他的價值,所以顏真卿給我們留下了迄今為止最早的作品。 此時,他的風格還沒有最終確定。
41歲《郭緒基墓志銘》初擴鏡
郭緒己墓志銘出土于上世紀末。 此碑作于唐天寶八年(749年)。 墓志長104.8厘米,寬106厘米。 這是顏真卿為其舊將郭續(xù)繼所寫的墓志銘。 他的官職是工部尚書,這在當時是一個比較高的官銜。 郭請顏真卿為他寫墓志銘。 顏真卿寫作時已41歲,書法特色尚處于形成階段,但已顯露出才華。 此碑與《多寶塔感應碑》的風格十分接近。
44年《多寶塔碑》清陀掛軸
此拓片就是著名的《多寶塔感應碑》。 這是長安寺一位高僧請顏真卿寫的。 原碑始立于西郊的西安西站。 碑作者為岑勛。 岑洵你可能不熟悉,但你一定知道,他有一個哥哥叫岑參,是《忽一夜春風來,萬樹梨花開》的作者。 此時顏真卿是兵部尚書。 用今天的話來說,他是國防部副局級干部。
此碑額額為隸書。 制作篆書額頭的人是徐浩,他比顏真卿大6歲,也是唐代大書法家。 他的《不空和尚碑》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杰出作品。 當然,我們最終看重的是顏真卿的題詞。 當時他已經(jīng)44歲了,已經(jīng)展現(xiàn)出了他的朝氣。 清代大書法家楊守敬評價顏真卿“盡失神韻,獨具古勁”; 蘇東坡說“顏魯公書法雄偉獨特,改古法,如杜子美詩,格力天宗,漢魏晉宋。”一改古法,他完全改變了自王羲之以來的風韻和精致。過去是橫著的,現(xiàn)在是正著的,非常優(yōu)秀。當然,原來的碑是在九百多年前的碑林里。
這種擴張與來自日本的回流有關。
44年書《多寶塔碑》,民國裝裱本
這是《多寶塔碑》的又一拓片,建于唐天寶十一年(752年)四月。 這是顏真卿離開長安出任平原太守一年前寫的。 此碑為岑勛所書,徐浩題字。 顏真卿受西京千福寺楚晉禪師之邀,撰寫丹藥。 碑文記載了西京隆興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寶塔的事跡。 其書法筆畫圓潤、端莊、有力,具有獨特的個人神韻。 此碑于公元1103年遷至西安碑林。
46年《東方朔畫頌》長卷民國時期創(chuàng)作
天寶十三年(755年1月17日—2月15日)十二月,在山東省陵縣設立。 金夏侯瞻撰。 當時,顏真卿被任命為平原太守。 他正值壯年,精力充沛,精力充沛。 因此,此碑書法清晰、雄偉、峻峭,是顏真卿早期的代表作之一。
54年《閑魚事歷對記》清代裝本
這次展覽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。 陜西省收藏家協(xié)會古籍碑刻專業(yè)委員會在宗明安先生的領導下已成立20年。 宗先生在文革后期開始收集碑刻。 這是他帶給大家的非常珍貴的東西。 《閑魚離隊記》。 除西安碑林內(nèi)有顏真卿碑七座外,還有華山一處、山東一處、河北一處、河南一處、四川一處。 這是在四川儀隴。
顏真卿54歲時,被貶為彭太守,從省級降為局級或副省級。 到了彭野州,就是今天的四川儀隴,也就是鮮于仲通的家鄉(xiāng)。 鮮于仲通曾任唐代京兆尹,曾任西安市委書記。 顏真卿與他關系很好。 鮮于死后,其子從成都趕來,請顏真卿為父親題詞。 這段銘文描述了嚴公與鮮于仲通之間的密切關系。
成書于唐寶慶元年(公元762年)五月,清嘉慶年間發(fā)現(xiàn),僅存石碑5塊,共47個全字,7個殘字。 是嚴氏中年時期重要的書法作品之一。 文筆雄偉,書法絕壁。 它富麗堂皇、雄偉壯觀。 是顏氏書法大書法的杰出代表。
56年《郭家祠碑》清代裝裱復制品
寫完《座斗帖》沒幾天,顏真卿就為郭子儀家廟戰(zhàn)神牌位寫了一篇文章和一顆丹藥。 作為郭氏皇帝,李煜親自題寫了碑文。 紀念碑高318厘米。 該碑原立于長安長樂坊(今西安交通大學南)郭氏私宅。 北宋袁佑忠遷至城內(nèi)省衙署大院。 1950年,由西安鼓樓遷至清西安政府局舊址,遷入西安碑林。 此碑上的書法古樸蒼勁,寓意深遠。 他兩年前寫的《閑魚十里讀記》是嚴愷成熟期的代表作。 這幅清拓本是從日本歸還的。
民國時期擴建立有56年歷史的“郭氏祠堂碑”
1950年,由西安鼓樓遷至清西安政府局舊址,遷入西安碑林。 此碑書法古樸蒼勁,寓意深遠。 與他兩年前寫的《閑魚十里讀記》并稱為嚴愷成熟期的代表作。
56歲《座斗崗》擎陀長卷
這是顏真卿寫給奴婢郭英一的一封信手稿。 大家都知道顏真卿名叫顏魯公,因為他是開國魯郡公。 56歲時,他給我們留下了這部中國書法史上的杰作——《正之帖》。 故事講述的是戰(zhàn)神郭子儀在甘肅擊敗十萬藏族的故事。 當他回到長安城時,皇帝迎接他并舉行慶功宴。 在當時的國家副總理郭應義安排的座次中,他把軍使魚朝恩放在了比六大臣高的位置。 中國人過去認為長幼有序,下級也應該與上級有序。 這擾亂了法庭的秩序,顯示出他的品格不高。 于是顏真卿寫了一封信斥責他,名為《爭席》。
56歲“座斗柱”民國延續(xù)
此稿與《祭侄稿》、《祭叔稿》并稱為顏魯公的“三稿”,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杰作。 宋代書法大師米芾對顏真卿的書法著迷,甚至將“鄭真卿書法”視為“天下第一顏真卿書法”(米芾《寶章待訪》)。 原碑于公元1103年遷至西安。現(xiàn)碑林址。
日本的展覽名為“王羲之之后的名筆”。 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王羲之? 陳根元老師感覺他在年代感和臺詞張力上超越了王羲之。 我們學書法一般都是先從楷書開始。 沒有人比顏真卿留下的碑石多,所以他的影響力很大,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 書法的最高藝術境界在于草書,草書必須具有連貫的韻律和跌宕的氣勢。 顏真卿是中國草書史上的一位大師。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書法史,沒有人能同時在楷書和行書上達到超一流的高度。 。
60-63歲古書《臧懷克碑》清代裝裱本
60-63歲,民國所書《臧懷克碑》
顏真卿一生多次擔任地方官。 這是他60歲至63歲時擔任江西撫州知府,兼任地區(qū)書記。 這是應他的一位舊領導人臧熙讓(曾任一方節(jié)度使)的申請而寫給他父親的。
全稱是“唐代將軍右無畏贈工部尚書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”。 紀念碑高270厘米,寬127厘米。 有28行,58到64字不等。 該碑原位于陜西省三原縣靈前鄉(xiāng)臧懷科墓前。 1980年藏于西安碑林,這是西安碑林中最新藏的顏真卿碑。
63年《大唐復興頌》清裝版
顏真卿60歲至63歲任福州刺史。 當他辭職經(jīng)湖南回到長安時,遇見了隱居在那里的好友元杰。 安史之亂結束后,元杰感到國家元氣即將恢復。 曾在江西九江為官,著有《大唐中興頌》。 后來母親去世,他隱居湖南無錫悼念母親。 顏真卿路過時,袁氏托好友將舊書刻于崖上,遂得此崖書。 元結是唐代文言運動的先驅(qū),也是一位偉大的學者、軍事家。
清人楊守敬在《學書異言》中說:《中興頌》氣勢磅礴,獨具一格,涵蓋一代。
64歲“八關齋會寶德記”清陀敬心
顏真卿任福州刺史后返回長安。 途中,他為老熟人田神功寫下了《八關齋會寶德記》。 這是一張大經(jīng)床和八面經(jīng)柱。 陜西師范大學李衛(wèi)東教授收藏,可惜第三欄缺失。 寶德基,指寶天神功的德行。 田神功曾是史思明麾下的將領。 當他圍攻商丘時,趕走了伙伴,歸附唐朝。 后來唐朝給了她很高的官職。 后來他曾解過商丘之圍,所以商丘人民對他特別感激。 她晚年身患重病,數(shù)千人舉行八官齋聚會為她祈福。 1966年,石砌建筑完全被毀。 顏真卿的人物形象就像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一樣,剛毅、正直、光明正大、威風凜凜。
大歷七年(772年)五月書。 田岳(751-784)額上用篆書。 田神功。 顏真卿應宋州刺史徐祥之請,撰文及丹藥,盛贊故友之功。 后被雕刻成八面石樓,高2.7米,共8面,每面寬約51厘米,全文有983字。 字大如拳頭,文筆古板卻又澀澀。
大歷七年(772年)九月,顏真卿從鄭州返回東都,寫下舊文《宋經(jīng)碑》。 現(xiàn)位于邢臺市橋西區(qū)李村鄉(xiāng)東湖村鄉(xiāng)中學。 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 碑高4.08米,碑文3000余字。
民國時期擴建立64年“宋經(jīng)碑”
64年《宋經(jīng)碑》清代裝裱本
裝裱本只能打開一次,所以大家無法看到全貌,因此本次展覽力求展示整幅版刻作品。 《宋經(jīng)碑》是整個刻版,但這位藏家只收到了一半,即碑的頂部和側(cè)面,還有剩下的一半刻版。 有碑影一面,另一面未收到。 很多碑拓其實都有些破損,但正是在斑駁的碑碑和破損的碑文上,我們能感受到先賢們的偉大品格和高超的書法功底。 大雁塔南邊是開元廣場。 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是宋璟。 他接替了姚崇。 姚崇和宋璟是唐朝最好的兩位宰相。 這是顏真卿64歲時為他寫??下的光輝事跡:“為官三朝,清正廉潔”。
收藏碑文、銘文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:盡量早做,但最好有名人的碑文或收藏印章。 此碑共三卷,每卷有“唐顏魯公宋廣平神道碑”,為弘一法師的手書。 我們現(xiàn)在所熟悉的弘一法師的文風,都是他出家后那種淡然超凡的感受。 但實際上,他出家之前,是清末碑學大師,主要修習碑碑。 此拓片載有他早期的題跋:點畫厚重,書寫極其穩(wěn)健,水平很高。 他是個天才。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的唯一弘一法師留下的碑文。 當然,可能還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,但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看到的。 此拓片為陳根元老師收藏。
64年《元杰碑》清代裝裱復制品
顏真卿的石碑在中國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。 該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這是河南廬山的元杰碑。 此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今天我的很多朋友都來自西安。 大家一定要去西安碑林看看那里有顏真卿的七塊原碑。 元杰是河南廬山人,是顏真卿的好友。 顏真卿死后,在顏真卿64歲那年,題寫了此碑。 這也是他的大人物作品中最為爐火純青的一部。 顏真卿為何如此受到大家的尊敬? 他的書法渾厚、敦厚、含蓄、有力,這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。 大歷七年10月26日(772年12月24日),他為好友元杰撰悼文并撰丹。 全稱是《唐代榮州刺史、御史中丞元君墓碑銘序》。
69歲民國擴建設立“尹俊彥夫人紀念碑”
日本展的策劃歷時6年,可以說是用盡了所有的心血。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,其豐富的中國文物收藏也是罕見的。 而且,他們還匯集了許多大館藏品,包括從臺灣借來的二線劇本《祭侄手稿》和從香港借來的《麻姑仙壇記》。 但他們還沒有兩塊石碑。 其中有《殷夫人碑》,是顏真卿為其姑姑所寫。 原碑在洛陽玉虛寺,抗戰(zhàn)時期被毀。 現(xiàn)在只能看到拓片了。 始建于大歷十二年(777年)。 身高 190 厘米。 四面雕花,額上刻有“唐代錢塘宰相殷君夫人顏君碑”十二字,兩側(cè)刻有“唐錢塘宰相殷君夫人顏君碑”。
已有71年歷史的《顏欽碑》,是民國時期研制立的。
人們會不斷地傳承、臨摹、研究顏真卿碑,所以它也會受到一些損害,有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。 但顏真卿71歲時為曾祖父顏欽禮書寫的《顏欽禮碑》卻保存得非常完好。 原碑可能是鼓樓北面的陜西省政府所在地。 過去,那個地方是唐朝的尚書省。 這座紀念碑是國寶,并已蓋章。 展出的拓片也被送回日本。 此碑建于唐大歷十四年(779年),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欽禮所書寫刻的神道碑。 它有一個方形底座龍興寺經(jīng)幢圖片,上面有螭首。 碑身、碑頭高268厘米。 碑身寬92厘米。 三面有銘文44行。 碑正反面共38字,側(cè)面共37字。 未刻。
71歲“顏欽紀念碑”
72歲《嚴家祠碑》清代裝裱復制品
始建于建中元年(780年)。 烏龜?shù)念^掉了下來。 紀念碑高338厘米。 兩側(cè)共24行,每行47字。 每面6行,每行52個字。 此碑是顏真卿為其父顏維楨所立。 顏真卿是他的第七個兒子。 顏真卿手書,篆書李陽冰書寫。 碑首行碑文記載,該碑于北宋太平興國七年(982年)遷至文廟重立。 據(jù)悉,該碑此前曾掉落在鄉(xiāng)村。 是西安碑林中最早移入的石碑之一。 此碑是顏真卿現(xiàn)存的最新作品。 那時的顏真卿已是一位筆力深厚、書法功底深厚的老人。 三年后,顏真卿被賊所殺。
72歲“顏氏家廟碑”清代精美鏡中心
這是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顏真卿留下的最新作品。 亦為李衛(wèi)東教授收藏。 這是嚴公為父親樹立的一座紀念碑,追溯了其家族的輝煌歷史。 例如,“孔子有七十二師,顏氏八人”。 當時孔子最有名的七十二個學生中,顏氏就有八個,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顏回了。
長安有很多顏真卿走過的地方,也許你的足跡與他的足跡完全重合。 如此偉大的人物龍興寺經(jīng)幢圖片,如此陽剛剛毅的人,一種“老人與書”的狀態(tài),具有極大的張力。 嚴氏77歲時被叛軍殺害,這是他生前最后一部傳世作品。 始建于建中元年(780年)。 烏龜?shù)念^掉了下來。 紀念碑高338厘米。 兩側(cè)共24行,每行47字。 每面6行,每行52個字。
結束語:開幕式上,西安凈業(yè)寺住持本如和尚也來到了現(xiàn)場。 他說:上元節(jié)是漢代皇帝祭祀佛舍利的日子。 大家在皇宮里紀念、學習釋迦牟尼佛。 這是佛陀慈悲與智慧的節(jié)日。 后來,這種活動從宮廷一直延續(xù)到民間。 今天佛節(jié),向佛教徒嚴魯公學習,是很有意義的。 顏魯公的正直是我們心靈的燈塔。
顏真卿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,是充滿悲劇的一生,也是自強不息的一生。 他的書法如同他的人生一樣正氣陽剛,深受人們的尊敬。 這個時代更需要他的精神。 這次展覽籌備時間不是特別長,匯集了顏真卿題刻二十多幅。 大家可以充分看到他書法的演變和他杰出的審美風格。
It is that the book " of Yan 's and of " based on this has also been . The runs until March 8. (Some are by Xi'an Sanhe Art , and some are Kou Qixu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