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消保委對旅行社在境外收小費所用的隱蔽手段進行了處理,之后,上海有十家旅行社對外承諾,會向游客清晰說明出境游中涉及的小費問題。然而,這樣的承諾并沒有讓消費者完全放心。下面,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一情況。
事件背景
近期,市消保委對旅行社在境外索要小費的行為保持高度關注,并就此現象發表了一系列評論和交流。對此現象,昨日午后,市旅游行業協會迅速響應,組織了相關活動。國旅上海、春秋國旅等十家上海地區的國際旅行社也紛紛作出回應,對出境游中的小費問題作出承諾,這一舉動受到了廣泛關注。
承諾內容
國旅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之前因被消保委約談,已作出保證,保證消費者能夠知曉自己的權利,并且能夠享受到公平的交易,同時也會提升旅游服務行業的誠信度。公司承諾在出境游出發前,會明確告訴游客小費的收款人和具體數額。國旅上海常務副總經理楊頻還進一步說明,將來會在旅游合同中,通過附加條款詳細列出整個行程中小費的金額,并且會標明境外導游和司機的比例。他還特別強調,在境外旅游期間,游客在乘坐飛機去往和返回時,是不需要支付額外的小費的。
承諾遭質疑
盡管承諾已經提出,但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。記者發現,僅是明確了小費的具體數額和比率,與公司之前規定的每人每日小費數額相差無幾。再者,這份承諾書過于簡短,給人一種力度不夠、誠意不足的印象,讓人難以相信旅行社會真正兌現這些承諾。
消費疑惑
消費者們心中滿是困惑。他們不明白,自己給出的小費,究竟是被用于境外導游和司機的服務,還是被旅行社私吞了?僅憑一句話,怎能保證承諾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得到有效保障?如果懷疑旅行社從中獲利,消費者又該如何捍衛自己的權益?這些疑問如同一個個結,牢牢地糾纏在消費者心中。
維權難題
顧客若有疑問,旅行社領導便給出了應對之策,建議顧客通過請當地導游錄音、簽字等手段搜集證據,以保護自身權益。但這一做法使得在場眾人皆覺得“維權成本過高”。如此高昂的維權成本,恐怕會讓許多消費者在遇到難題時選擇放棄,最終只能默默承受。
規范建議
市消保委法律與研究部主任唐健盛指出,小費本應是游客與境外服務人員之間私下的往來,然而旅行社的介入讓這一事務變得模糊不清。旅行社若未對小費的使用細節進行詳盡闡述,就可能存在暗箱操作、從中漁利的風險,這無疑會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所以,保障消費者知情和監督的權利,以及便于他們實施監督,是規范小費管理的關鍵點。
你是否能夠信任旅行社對出境游小費的明確承諾,它是否真的能夠保障消費者的權益?如果你在旅游消費方面有過親身經歷,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。同時,請不要忘記點贊并轉發這篇文章。
186信息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:m.yjdjwpb.cn